作者:野人文化
發表日期:2018-01-09
「你要學會分享」「你讓她先玩一會兒」很多家長都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。分享是美德,這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一樣的。對於小D的教育,我一直堅持愛與規則並行。有很多事,我會堅持自己的原則,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,她需要說「謝謝」;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;不能用哭或喊來表達自己的需求,而是要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︙︙但唯獨有一件事,我從來不要求她,那就是分享。 分享的前提是自願和快樂,大人不能強迫孩子分享 讓孩子學會分享,不代表他不能捍衛自己的物權,也不代表他可以隨意占有他人的東西。 小D出生的第一年冬天,有一天,她午睡後我推著她去公園曬太陽。旁邊草坪上有一個小女孩在玩小足球,這時來了一個小男孩想玩她的足球。小女孩拒絕了,說:「我不要和你玩。」結果小男孩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把小女孩的足球拿過來玩了。小女孩也不甘示弱,立刻把足球奪了回來。這時,小男孩以為我是小女孩的媽媽,就對著我的方向大叫:「你要分享,分享才是好孩子。你都不分享,真是小氣鬼。」我當時還是個新手媽媽,不懂太多育兒的道理,但看到眼前這一幕,我覺得看不過去了,就站起來對小男孩說:「孩子,這是她的玩具,她有權決定是否和你分享,你應該尊重她。」 還有一件事,我也記憶深刻。我有一次帶小D去遊樂場玩沙子,旁邊來了幾個4、5歲的孩子。其中有個小女孩帶了不少玩沙的玩具,自己玩得很開心。這時,其他幾個孩子也想玩這些玩具,於是就去詢問那個小女孩,小女孩非常堅決地說:「No!」這時,小女孩的媽媽在一旁說:「Alice, you need to share.」(愛麗絲,你應該分享。)然後,沒等小女孩同意,媽媽就自己做主把這些玩具分給了其他孩子。故事的結局以小女孩大哭,媽媽將她帶出遊樂場而收場。 我在遊樂場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:孩子還沒同意,父母輕輕說一句「你要分享」,就自作主張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的孩子。每當這時,我常常想,第一個故事中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男孩,是不是總是被大人簡單粗暴地要求分享呢?也許正因為如此,他才理所當然地認為,只要說一句「要分享」,不管他人是否同意,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其他人的玩具,因為大人就是這麼做的。 後來,我遇到了小D的認知老師,我把這些想法和她進行了探討。她告訴我,她之前在紐約的一家幼兒園任職,當時幼兒園對於孩子分享玩具有一條原則:如果別人想玩你正在玩的玩具,你可以對他說「不」;如果你想玩其他人手上的玩具,就要等其他人玩好才可以玩。 聽老師說完這條原則後,我恍然大悟。讓孩子學會分享,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捍衛自己的物權,也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占有其他人的東西。大人一句簡單的「要分享」,本意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,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社交的機會。 當一個孩子想玩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時,他必須學會如何詢問;當被別人拒絕時,他還需要學會尊重別人,或者自己想辦法跟對方進行「談判」。這些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達自己願望的方法,都是需要練習的,而不是大人一句「要分享」就可以教會孩子的。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,也需要練習。他需要練習學會自己做決定,知道哪些東西願意分享,哪些東西不願意分享;願意和哪些人分享,不願意和哪些人分享。這些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,孩子只有在自願的情況下經歷了「分享」的過程才能切身體會到。 分享是美德,但在教孩子分享時,父母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,即分享應該是快樂的、自願的。當孩子享受到分享帶來的好處,他們自然就更願意分享了。 教孩子學會分享,必須先允許他自私 與其強迫孩子分享,不如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。 為什麼好多孩子平時都很「大方」,但當被大人要求分享時反而顯得特別「小氣」,甚至會大哭大鬧呢?這是因為在孩子的眼裡,這種方式根本不是在「分享」,而是大人在利用自己的「強權」進行「搶奪」。當他們感到自己的物權受到威脅時,自然就會進行抵抗和捍衛,這不是「小氣」,而是自我防衛的本能。 每次小D遇到這樣的「社交危機」,我都會適當引導,給她示範該怎麼處理。如果有孩子想玩小D的玩具,我不會對小D說:「你能和他分享這個玩具嗎?」「你讓他玩一下這個玩具吧。」而是說:「看上去他對你的玩具很感興趣呢。」這樣說的目的是強調他人的感受,嘗試讓小D明白為什麼對方想玩她的玩具,這是幫助她建立同理心。當她能夠設身處地替他人思考時,也許會變得更加願意分享。 當小D說「不」的時候,我不會強迫她分享。我會對想玩她玩具的孩子或孩子的媽媽說:「小D還在玩這個玩具,等她玩好你就可以玩了。」藉由這個過程,能夠讓小D明白:是否願意分享玩具的決定權在她,因為這個玩具是她的;同時,也讓對方的孩子明白:你需要尊重和等待,因為這個玩具不是你的。這樣的界限劃分,是需要從小培養的。 【大J 特別提醒】 很多媽媽問我:不教小D跟別人分享,小D會不會變得很自私、很小氣?其實並沒有,在大部分情況下,她會看著對方考慮幾秒,然後把玩具分享給他們。其實孩子天生就會分享,當他喜歡對方,當他覺得自己得到了滿足,當他是放鬆的,他自然而然就有想分享的意願。教孩子分享,一定要先允許孩子「自私」,允許孩子不分享。分享不應該是一種被強迫的行為,任何被強迫的分享,都不是真正的分享,而是把分享當作掩飾的搶奪而已。 摘自 大 J《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:一個華人媽媽在紐約曼哈頓的教育大震撼(最適合2~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)》/野人文化 |